實在    不是去玩的
五月底到了香港三天,行前同事有交代,老大有交代,叫我多領一點零用錢
好好體會一下香港的魅力

可是,實在不是去玩的

回來之後,雲小小除了對鴿子籠的抱怨之外
也順帶抱怨了沒有甜品,沒有包,緊湊之外的緊湊
沒去過香港的我,由於行前抱定上課的心態
於是沒有很努力準備旅遊須知
所以也打破了我每出遊必發胖的咒怨
真是意外的收穫

這一次到香港,是希望閱讀聯盟小學的二十位老師到香港考察閱讀教學現況
三天的行程中,我們到香港大學聆聽
香港閱讀教育政策的推手謝錫金教授說明閱讀教材背後的設計理念
然後分別到了九龍的兩所小學--宣基小學.播道書院--進入課室觀課

香港中文教育和我們一樣的地方,是我們都使用繁體中文
但是他們可以直接用廣東話發音,所以對他們來說,
閱讀繁體中文,可以和他們的母語直接聯繫,如果有需要也能轉換為普通話

不同之處,是他們低年級進入識字教育時,是不採用拼音系統的
不用注音符號,也不用羅馬拼音,
根據謝教授的說法,他們認為認字的結構會比還要藉助拼音系統更為直接有效
低年級的策略,是我手寫我口,從自己慣常使用的辭彙開始記字
然後把國字拆解成部件(有點類似部首,但是分得比部首更細)
國字,便是由部件組合而成的,
再利用部件家族的概念,擴充詞彙庫

每個聽到他們不用注音直接認字的人,都會先表現出詫異
但是他們的成效在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可以認讀一千五百個左右的字
二年級的小朋友約二千五百個國字
於是,便能開始基本的閱讀

進入中年級之後,閱讀的教學概念為learn to read
教師不再字型字義教學,開始教導學生閱讀的概念
如何從文章中抓取彙整資訊,理解文章的意義
大量的閱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相較於我們一個學期十四篇文章
香港的小學將課外的讀本以各校自編為主,彙編為語文科的教材
一個學期大約可讀六至十本書
盡量以完整的篇章為主

高年級則是read to learn
跨學科的整合概念,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找到有用的資訊
能夠發表自己的預測與判斷

教學不再是老師在課堂上口沫橫飛
特意的異質性分組
讓學生有自學互學的機會
設計閱讀問題.提出閱讀問題.解答閱讀問題的都是學生

我想   我看到了更多值得思考的教學面向
不只是在閱讀方面
而是學習角色轉變的思維

當學習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
努力的成果    可以不只一百分
那麼    孩子是不是能夠得到更多屬於自己努力換來的成就感呢?

接下來還有一些關於香港行的雜感
請不定期收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n2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